酷热夏季如何预防高温感冒

医网微信 扫一扫

微信号:ewsos1
手机扫一扫
关注医网官方微信
随时关注健康

医网摘要:夏季由于天气过热,纳凉防晒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情,但是如果过于贪凉,则将会诱发感冒的情况,那么在酷热夏季如何预防高温感冒呢,平时预防的方法有多种,大家势必需要学习预防的。

“这么热的天,没中暑反而得了感冒。”市民小赵一边擦鼻涕一边说。炎热的天气,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,中暑的人应该多一些,而实际情况却是感冒的人远远超过中暑的人。过度贪凉是诱发夏季感冒的主要原因。市民在夏季也应积极预防感冒,以免小感冒带来大麻烦。

外热内冷感冒的比中暑的多

感冒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,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鼻塞流涕、恶寒发热、头痛身痛等一系列症状。大部分夏季感冒是因为身体突然着凉,血液冷却,反射性地引起鼻子和喉咙的一时性缺血,使抵抗力减弱,感冒病毒乘虚而入。

夏季感冒患者初期会不停地流清涕、头昏脑涨、怕冷而汗出、四肢无力,这些症状甚至比一般感冒的症状都重。

过度贪凉是诱发夏季感冒的主要原因。中医认为,夏天“热浮于外而虚于内”,意思是说,夏天人体的热都是浮于体表的,人体内的器官是相对空虚,甚至是寒冷的。但是现在很多家庭和单位都安装了空调和电风扇,人们长时间呆在低温环境里,很容易受到寒气侵袭。同时,夏天室外温度高,室内温度低,一些人身体调节能力差,经受不了冷热的快速变化,极易引发感冒。另外,一些人怕热,晚上睡觉不盖被子,到了后半夜气温下降,很容易造成感冒发烧。

护脏器夏不敞胸热不凉背

“夏不敞胸,热不凉背”是我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养生谚语。夏天虽然炎热,却不宜过分贪凉,特别是人的胸口和背部。因为这两个部位下的脏器非常多,即使再热,也不可长时间裸露,不要过度贪凉,以保护内脏器官,避免感冒。同时,预防夏季感冒还要做到以下两点。

管住嘴:不要一天到晚贪食凉食和辛辣肥甘的食物,注意清淡饮食,可以少食多餐。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胃肠功能较弱,更不宜贪食冷饮。

莫贪凉:别把室内温度降得过低,造成室内外的温差过大,最好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℃~27℃,无论使用空调还是电风扇,都不要长时间让凉风对着身体直接吹。

热茶最佳解暑饮料

夏季气温高,不少人觉得喝冷饮才解渴爽口,殊不知冷饮只能暂时解暑,不能持久解热、解渴,热茶才是最佳的解暑饮料,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,体温反而明显降低。

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,汗孔洞开,汗腺舒张,促进汗液排出,散发热量。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、可可碱、茶碱和芳香物质,可兴奋大脑神经,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,并能强心利尿,促进血液循环,增加肾脏血流量,加快代谢,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。

患有肥胖症、高脂血症、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,在三伏炎夏易发生中暑,茶中的茶多酚、维生素C、酯多糖等成分,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,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,并能保护造血功能,升高白细胞,增强抗病能力。

洗温水澡35℃为宜更解暑

天气炎热,浑身是汗,很多人都喜欢冲冷水澡,这样做当时感觉很畅快,事后很可能会感到浑身乏力,有的甚至会出现头痛。这是因为身体大量出汗时,毛细血管是处于扩张状态的,如果冲冷水澡,血管急剧收缩,体内热量遭到外力的抑制,散发不出来,使人体产生不适。

颅内的动脉血管很丰富,对外界刺激是很敏感的,在高温天气,头部特别容易出汗,这时如果用冷水冲洗头部,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,造成头晕、头痛、眼前发黑。

因此,暑天最好选择洗温水澡,水温不宜太高,一般以35℃左右为宜。人浸泡在温水里,毛孔会很快张开,体内的热量就能释放出来,通过反复的浸泡,可以完全消除身体的闷热。相反,如果人直接泡在凉水里,毛孔受到刺激会马上闭合,尽管皮肤会感到凉爽,但体内的热无法完全排出,过一会儿依然会感觉很热,达不到真正降温的目的。

预防感冒夏天双脚要保暖

夏天不少人喜欢把脚直接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,觉得凉爽、舒服又方便。更有人认为冷水洗脚还能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,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。其实,这是一个误区。俗话说:“寒从脚底起。”因为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,容易发生末梢血循环障碍,加上脚底缺少皮脂腺,对寒冷非常敏感。据一项实验表明,若将双脚放在4℃的冷水中,可反射性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,三分钟后就会出现流清涕和打喷嚏等症状。即使在炎热的夏天,也要注意别让脚受凉,脚部保暖对预防感冒、流感、鼻炎、哮喘、心绞痛等诸病皆有良好功效。对于年老体弱者及小孩更应如此。

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洗脚,洗脚水温度可高于体温,水量以齐踝关节为佳。如果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,还可以起到调整气血、消除疲劳、增进食欲、舒筋活血的功效,对失眠、神经衰弱、关节酸痛、消化不良、腰痛、胃痛等全身或局部疾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。

 


本文来源: http://man.ewsos.com/a/20170715/1421464.html

责任编辑:liangyj

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

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