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年精子被“稀释”了?

医网微信 扫一扫

微信号:ewsos1
手机扫一扫
关注医网官方微信
随时关注健康

  • 2012/7/13 来源:医网病友论坛
  • 相关内容

医网摘要:  正如庄稼生长生长需要优良的种子一样,一个健康婴儿的诞生离不开健康优秀的精子。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,人类赖以繁衍生息的精子质量一路直线滑坡,无论是数量,还是精子活力都在直线下降中。男性的生育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。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的结果呢?

  抽烟酗酒 精子大敌

  卓育敏主任指出,香烟中的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杀伤精子,造成精子发育不良,畸形、有缺陷的精子占的比例增高,甚至可以使精子的染色体突发变异,造成遗传基因的改变。吸烟过多还可引起精液中硫氰酸含量增高,从而抑制精子的活动力。

  调查发现,吸烟量越大,则精子的数量越少,精子的畸形率越高,精子的活动能力越低。如果你准备要一个健康的宝宝,最好在计划受孕前3个月至半年戒掉吸烟的不良嗜好。

  而酒精同样对生殖细胞有强烈的毒害作用,能损伤精子和影响胚胎的发育。长期大量饮酒会造成男性生育能力减退。现已证明,酒精可使睾丸酮的合成减慢,并影响睾丸酮的正常代谢,造成生殖腺功能低下,影响精子的生成和精液的质量。西方国家有些人喜欢酗酒,常在星期天喝得酩酊大醉,夜间同房后怀孕所生的婴儿被称为“星期天婴儿”。

  这些婴儿往往体质很弱,发育不良,甚至畸形或痴呆。因此,男性在计划受孕前两三个月最好少喝酒甚至不喝酒,以保证精子的质量。若长期饮酒过量,还有可能造成阳痿或者性无能。

  激素泛滥 保健品横行

 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,思想的解放,现代男女对性生活的要求也日渐提高。随着而来的,则是性保健品的大行其道,不少男性听信其增效、延长等功效,长期服用,以期改善新盖质量。而专家认为,服用保健品并非上策。

  “很多性保健品中都含有性激素成分,尽可能影响睾丸的正常生精功能,因此未生育者在选择时应该格外小心”同时,卓育敏主任也指出,滥用抗生素、激素类药物都会对生殖健康构成巨大威胁。

  除了保健品的大行其道之外,当代社会中各种激素的横行也难辞其咎。包括药物中的性激素、蔬菜、粮食中普遍存在的生长激素、食物储藏器皿中的激素,都在破坏者男性体内正常的激素分泌和内分泌水平,严重干扰了精子的正常生成。

  “花心男”更有可能不育

  除却自然因素外,如今开放的社会风气使得性行为也带有了一定的危险性。“生活不检点的男性也很有可能不育。”卓育敏主任介绍说,这是不良性行为引发炎症而带来的连锁反应之一。“想尿道炎和前列腺炎都是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炎症,而炎症比较严重或者急性发作则可能导致输精管被堵塞,从而影响精子数量和活动能力”。

  在精液检查中,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是“精液液化时间”。刚射出的精液呈凝胶状,经过一段时间会自然液化,而后精子方可自由活动,寻找卵子与之结合。

  “炎症可能会破坏精液的液化时间,从而困住精子”,精子无法从精液中释放出来,其活动能力自然大打折扣。

  强化精子活力 真正“优生优育”

  面对林林总总的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,如果才能做一个健健康康的男人,真正提高自己的精子健康度呢?

  一、要有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。尽量做到低糖、低脂肪,避免或者减少食用含有防腐剂和着色剂的食品。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都要反复清洗,减少泡沫塑料饭盒的使用,少吃快餐。每天的用餐时间最好相对固定,暴饮暴食是饮食的大忌。

  二、科学研究证明,微量元素锌、硒都可以促进精子活动力,因此在日常的食物中应该多摄入锌、硒含量高的食品。一般来说,锌普遍存在于牛奶等奶制品中间,而黑豆、黑米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硒。

  三、现代男人生活压力较大,为了事业和家庭,牺牲身体成了最常见的现象。因此,男性同样要学会保养自己,增加运动量,避免肥胖,同时尽可能戒烟、少饮酒,减少对身体的伤害。在准备生育的一年到半年内,男性尤其要注意,戒烟戒酒,加强锻炼,保证精子的高活动力和质量。

  四、注意安全,避免骑跨伤。轻伤并不代表对生育能力没有影响,因此即使是轻伤也应该尽早诊治。相当多的男性经常在受伤后一“忍”了之,殊不知为以后的生育和性生活带来了隐患,一旦胯部受伤感到不适,应及时就医,杜绝后患。

  五、未婚男性慎用性保健用品。目前,市场上的性保健品林林总总,但绝大部分都是以调节人体内的性激素和内分泌来达到效果的,事实上破坏人体体内的自然分泌平衡,容易产生药品依赖心理,导致真正的男科疾病的发生。

推荐阅读:

话说包皮手术全过程(图集)

黑色阴茎为何女人最爱?

男人花不花心 看他睾丸便知

必杀技!我的“宝贝”变硬窍门


本文来源: http://man.ewsos.com/a/20120713/735148.html
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

责任编辑:梁慧

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

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