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字诀护前列腺

医网微信 扫一扫

微信号:ewsos1
手机扫一扫
关注医网官方微信
随时关注健康

医网摘要:

   健康男性的排尿时间应控制在多久?相信很多人没概念。近日,香港一名泌尿科专科医生黄国田公布了“前列腺与排尿认识”的调查。
 
  该调查成功访问了465名35岁以上的男性职业司机。结果显示:
 
  近三成人并不知道,男性正常排尿应该在1分钟内完成;
 
  近五成人认为,排尿时间比一般人长也没有问题;
 
  七成人拒绝因为排尿时间长而求医,其理由多为不知道这是疾病。
 
  然而,进一步健康体检显示:
 
  73%的男性有前列腺增生的症状。
 
  对此,黄国田医生建议:
 
  40岁以上的男性可通过自行计算小便时间,如1分钟内是否能排清,来判断自己是否出现前列腺问题。
 
  当然,有些客观原因也会导致1分钟仍未能排清小便,比如确实喝了大量的水,尿液过多。
 
  除了1分钟测试,还有哪些症状说明你的前列腺堪忧?如何保护前列腺?《生命时报》邀请泌尿科专家为你作讲解。
 
  7道题自测前列腺增生
 
  前列腺增生就是大家说的前列腺肥大,是有迹可循的,早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:
 
  1.尿频:首先为夜间尿频,随后白天也出现尿频,后期膀胱有效容量减少,也使尿频更加严重。
 
  2.排尿困难:主要是进行性排尿困难,比如尿线细而无力、排尿不尽,有时会尿到鞋子和裤子上;尿频、夜尿多、憋不住尿,晚上总起夜,影响第二天的生活。
 
  3.血尿:前列腺黏膜上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,并受到膀胱充盈、收缩的牵拉而破裂出血,合并膀胱肿瘤时也会出现血尿。
 
  前列腺增生有个国际公认的简单自测表。患者可根据最近一个月内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:
 
  前列腺增生自测表
 
  1.排完尿后,感到未完全排空膀胱的频率是多少?
 
  2.你在2小时内不得不再次排尿的频率是多少?
 
  3.自己在排尿时多次终止又重新开始的频率是多少?
 
  4.自己难以延迟排尿时间的频率是多少?
 
  5.感到尿流无力的频率是多少?
 
  受测者可以根据“从不”0分;“少于1/5”1分;“少于1/2”2分;“大约1/2”3分;“超过1/2”4分;“几乎总是”5分,确定从“0”~“5”的得分。
 
  6.你不得不通过按压或扯紧腹部来排尿的频率是多少?
 
  7.从上床睡觉到次日早上起床这段时间内,通常要起夜多少次?
 
  受测者可以根据“从不”“1次”“2次”“3次”“4次”“5次”等状况,确定从“0”~“5”的得分。
 
  以上7题得分相加,总分0分~7分为轻度症状,8分~19分为中度症状,20分~35分为重度症状。
 
  一般情况下:
 
  轻度症状者要到医院进一步做前列腺B超、前列腺特异抗原(PSA)等相关检查,观察3个月,定期随访;
 
  中度症状者一般就需要药物治疗;
 
  重度症状者药物控制不好时就要考虑手术治疗。
 
  另外,如果7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得分超过3分,那么即使总分不高,也需要考虑相应的治疗方案。
 
  12字诀护前列腺
 
  从某种程度上说,男性的衰老是从前列腺开始的。身体还很强壮,排尿时却已有了淋漓不尽的感觉,甚至还微疼痛,这是前列腺发出的警报。
 
  但前列腺炎其实一点都不可怕,完全可以治好。预防前列腺炎有“12字口诀”:
 
  少刺激
 
  寒冷、烟酒、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久坐在潮湿的环境中,都可能引起前列腺充血,而充血是前列腺炎的重要病因,生活中应当避免这些因素。
 
  此外,还要多喝白开水“冲刷”尿道,否则高浓度的尿液会加重刺激。

  不憋闷
 
  久坐、穿过紧的内衣会压迫前列腺;而骑自行车时会阴部不断与车座摩擦,前列腺不仅受到压迫,还容易损伤。
 
  憋尿对前列腺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,长期憋尿会出现前列腺肥大、前列腺炎等一系列问题。
 
  促循环
 
  除了避免让前列腺损伤的因素外,还应该适当运动,慢跑、打羽毛球、跳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,既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,降低前列腺炎发生风险,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减少前列腺的充血。
 
  定期查
 
  50岁是前列腺健康的分水岭,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将会达到50%以上,而到了80岁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。此外,50岁前很少人患前列腺癌,50岁后发病率开始上升。
 
  前列腺癌早期多没有症状,一旦出现尿道梗阻、疼痛等症状时,往往已经发生转移。因此,男性从50岁开始就应该每年做1次直肠指检、超声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癌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,对早期诊断尤为重要,如果有家族史,可从45岁开始就定期复查。

本文来源: http://man.ewsos.com/a/20160921/1408111.html

责任编辑:邓燕珍

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

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