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什么调料可以暖身

医网微信 扫一扫

微信号:ewsos1
手机扫一扫
关注医网官方微信
随时关注健康

医网摘要:很快就要到深秋了,天气已经在转凉了,很多人都想要吃一些可以防寒的食物。那么,哪些调料可以暖身呢?

  吃什么可以御寒?

调料不但给菜肴增添了酸、甜、咸、鲜等诱人食欲的味道,合理使用更对人的健康有益。生姜、干辣椒等有助于人体驱逐感冒病毒,止咳化痰,还有暖身的功效。在烹调菜肴时多加点佐料,可使感冒早愈,抵抗风寒。具体吃什么可以御寒呢?下面小编介绍12种暖身的香料。

1、生姜

“冬吃生姜,不怕风霜”。生姜有温中止呕、解表散寒等保健养生功效。能治疗湿痛及受冷之腹痛腹泻。此外,生姜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、淀粉、磷、铁等成分,有助促进血液循环,并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。除此之外,生姜是助阳之品,自古以来中医素有“男子不可百日无姜”之语。因此,冬季养生可适量多吃些姜。

2、葱

一般人习惯只取葱中间部份食用。但葱白含有挥发油,主要成分为蒜素,有抗氧化、抑制细菌与发汗的特性。而葱须性平,有助缓解呼吸道、肠胃道疾病等症状。怕冷、冬天容易肩背酸痛的人,可将葱须入汤,或煮水后加点蜂蜜或冰糖,可达到治感冒、缓解肌肉酸疼的效果。

3、大蒜

大蒜是不错的调味品,性偏温热,能驱寒;大蒜也有一定的杀菌效果,比如在外吃饭时有人习惯吃两瓣蒜,科学研究也证明大蒜有一定的抗菌作用。大蒜中所含的硫化合物具有奇强的抗菌消炎作用,对多种球菌、杆菌、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,是目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。

4、香菜

香菜性味辛、温,入肺、脾经,有发汗透疹,消食下气之功,适用于感冒、小儿麻疹或风疹透发不畅、饮食积滞、消化不良等。《食经》言其“调食下气”。《食疗本草》言其“利五脏,补筋脉,主消谷能食,治肠风”。

5、姜黄

姜黄不是姜,是一种草本植物,类似于生姜,却没有生姜的辣味和极度刺激。它本身是一种香料,也是中药材,具有很好的暖身效果。做菜时加点姜黄,既可以促进食欲,又可以通经止痛、活血行气、驱寒暖身,让你的活力立即回归。

6、肉桂

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肉桂的确是“香料中的药”。肉桂性热,有暖胃、驱寒、止痛、发汗、温通经脉和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,能够让身体暖和起来,因而能够缓解经痛和感冒。肉桂所含的挥发油对胃黏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,能够促进胃黏膜分泌和胃的蠕动,帮助体虚的女性改善代谢,消除便秘、肉桂中含有桂皮醇,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,可改善失眠。

7、花椒

花椒的主要功效是暖胃驱寒,比如冬天人们吃麻辣火锅,就有驱寒的效果。据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花椒坚齿、乌发、明目,久服,好颜色,耐老、增年、健神。”中医称花椒味辛性热,入归脾、胃、肾经,有芳香健胃、温中散寒、除湿止痛、杀虫解毒、止痒解腥等功效,主要治疗呕吐、风寒湿痹、齿痛等症。

8、茴香

茴香性温,味辛。归肝、肾、脾、胃经。开胃进食,理气散寒。茴香有大、小茴香之分,小茴香的主要成分是小茴香醚和茴香醛,都是挥发性产热的成分,能促进消化液分泌,增加肠胃蠕动,排除肠道积气,同时能缓解肠胃道痉挛,减轻疼痛。因为小茴香性热,有温阳散寒的功效,用来治疗胃寒腰痛时效果显着。

9、胡椒

胡椒味辛、性热,有温化寒痰、排气的作用,可治疗胃寒所致的胃痛、呕吐以及受凉引起的腹痛腹泻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是健胃、暖胃的上好食材。胡椒能升高血压,血压偏低的患者可多服用胡椒。但是,由于血压高而导致眼底动脉出血、痉挛的患者则最好不要服用胡椒。

10、辣椒

辣椒中的维生素种类和含量异常丰富。小小一棵辣椒中,维生素A、B、C、E、K、胡萝卜素、叶酸等全都包括了。其次,辣椒中还含有钙和铁等矿物质及膳食纤维。吃辣椒可以开胃消食、暖胃驱寒,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怕冷、冻伤。此外,吃辣椒还有肌肤美容、降脂减肥的作用。

11、陈皮

陈皮,其实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橘子的皮,放置的时间越久,其药效越强,故名陈皮。中医认为陈皮味辛苦、性温,具有温胃散寒、理气健脾的功效,适合胃部胀满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。现代研究表明,陈皮中含有大量挥发油、橙皮甙等成分,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,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,排除肠道内积气,增加食欲。煲汤时放入10克左右的陈皮即可。

12、芥末

芥末辣味强烈,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,能刺激血管扩张,增强面部气血运行,使脸色更红润。同时还具有发汗、利尿、解毒、清血等食疗功效;对增进食欲、促进血液循环也有不错的帮助作用。此外,芥末还有预防高血脂、高血压、冠心病,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功效。

小编提示,不要过量、单一使用某一种香料。超量使用香料有较强刺激性,反而影响健康。少量、多样才健康。


本文来源: http://man.ewsos.com/a/20160930/1409285.html

责任编辑:华江南

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

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